产品服务
DMD Research Panel v1.0 支持与 NEXome 系列 Panel 混合使用, 可将 DMD Research Panel v1.0 的编码区 (CDS) 探针独立拆分,避免与全外显子 Panel 的 DMD 基因外显子探针重叠,从而消除数据冗余。
融合基因是血液肿瘤诊断和治疗的关键分子标志物,其精准检测对疾病管理至关重要。DNA 流程通过设计探针覆盖内含子区域以检测基因融合;然而,由于内含子区域通常较大且包含大量重复序列,单纯依赖 DNA 流程往往存在成本高、覆盖不完全的问题,并且无法确认融合事件是否真正发生及其潜在功能性影响。RNA 流程则有效弥补了这些不足,它不仅能够精确识别融合基因的具体组合,还能验证融合是否导致异常转录本的产生,从而影响基因的表达模式。因此,DNA 和 RNA 流程的结合实现了对融合基因检测的“双重保障”,提高了检测的全面性,同时确保了结果的准确性

首先,RNA-seq 需要去除 rRNA,且这要求每个样本进行单独的反应,增加了实验的复杂性及成本。其次,RNA-seq 在灵敏度上相对较低,特别难以检测低频融合事件,尤其是在低表达样本中。

目前推出的 NanoHema Panel v2.0 一款全面的大型 Panel,涵盖了广泛的血液肿瘤相关基因变异。为了适应不同临床场景的需求,该 Panel 支持多种定制选项,包括:

(1) 灵活拆分为多个子 panel,如: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淋巴细胞白血病、T 细胞淋巴瘤和 B 细胞淋巴瘤;

(2) 根据具体研究或诊断需求,增加其他感兴趣的基因,以满足个性化检测的要求。

临床标本的质量直接影响检测结果。不同标本类型受定植菌影响的程度不同,由此导致 tNGS 检测结果的可信度存在差异。

不同类型的临床标本采集要求

样本类型 样本量 DNA 样本要求 RNA 样本要求
采集容器 储存条件 运输条件 采集容器 储存条件 运输条件
血液 ≥ 10 mL 保存液采血管 4℃ 保存一周 冰袋低温运输 保存液采血管 4℃ 保存一周 冰袋低温运输
肺泡灌洗液 ≥ 10 mL 无菌螺旋管 -80℃ 长期保存 干冰运输 无菌螺旋管 -80℃ 长期保存 干冰运输
痰液 ≥ 3 mL 无菌螺旋管 -80℃ 长期保存 干冰运输 无菌螺旋管 -80℃ 长期保存 干冰运输
脑脊液 ≥ 2 mL 无菌螺旋管 -80℃ 长期保存 干冰运输 无菌螺旋管 -80℃ 长期保存 干冰运输
胸水 ≥ 25mL 无菌螺旋管 -80℃ 长期保存 干冰运输 无菌螺旋管 -80℃ 长期保存 干冰运输
腹水 ≥ 25 mL 无菌螺旋管 -80℃ 长期保存 干冰运输 无菌螺旋管 -80℃ 长期保存 干冰运输
骨髓 ≥ 0.5 mL 无菌螺旋管 -80℃ 长期保存 干冰运输 无菌螺旋管 -80℃ 长期保存 干冰运输
其他体液 ≥ 10 mL 无菌螺旋管 -80℃ 长期保存 干冰运输 无菌螺旋管 -80℃ 长期保存 干冰运输
粪便 黄豆粒大小 无菌螺旋管 -80℃ 长期保存 干冰运输 无菌螺旋管 -80℃ 长期保存 干冰运输
拭子 ≥ 3支 保存液采样管 -80℃ 长期保存 干冰运输 保存液采样管 -80℃ 长期保存 干冰运输
新鲜组织 米粒大小 组织采样管 -80℃ 长期保存 干冰运输 组织采样管 -80℃ 长期保存 干冰运输

主要信息来源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分枝杆菌病诊断中的应用专家共识》。


核酸提取的质量是决定高通量测序检测成功的关键,不同的操作实验室都应建立完整的核酸提取流程。首先要对选取的核酸提取试剂盒进行验证,以确保核酸提取的效率及完整性,并对每次提取的核酸样本进行定量检测,以确保核酸满足后续实验要求,同时建立合格核酸样本的标准。

核酸质量验证:

(1) 高质量的 DNA A260/A280 应在 1.7~1.9A260/A230 > 2,可用 1% 琼脂糖凝胶电泳验证 DNA 的质量 (无杂带、无拖尾、背景无蛋白污染)

(2) DNA 完整性 ( Agilent 2100 Bioanalyzer) 检测,如果大部分片段在 200 nt (血浆游离 DNA 除外,140 nt) 以下说明 DNA 降解严重,需重提。

(3) 高质量的 RNA A260/A280 应在 1.8~2.0A260/A230 > 2

(4) 微量的核酸采用 Qubit 荧光染料法进行定量测定。

综上,在临床样本采集时确保足量的的样本进行核酸提取,以获得更高丰度的核酸样本;tNGS 构建的文库中含有的病原微生物的丰度越高,则 tNGS 检测LOD 更低,低载量病原微生物也能够高效检出。


主要信息来源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分枝杆菌病诊断中的应用专家共识》和《高通量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检测病原微生物的临床应用规范化专家共识》。


NEX-t Panel v1.0 靶向从数百种病原 (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 基因组中挑选的一系列特征序列,涵盖了 16S/ITS、看家基因、耐药相关基因等丰富内容。一次检测涵盖 450+ 属,全面覆盖 7000+ 种病原微生物,满足临床 99% 以上病原检测需求。
tNGS 病原微生物检测全流程包括:核酸提取 (1.5 hr)RNA/DNA 文库构建 (~5.5/2.5 hr),杂交捕获 (~4 hr)NGS 测序 (~5 hr)、生信分析及自动化解读报告 (~0.5 hr),总耗时共计约 13.5~16.5 hr
为了更快速地获取临床标本中病原微生物的鉴定结果,推荐使用华大智造 DNBSEQ-G99 (SE100) /DNBSEQ-E25 (SE100),允许最短运行时间 5 hr;或 Illumina MiniSeq/MiSeq (SE100),允许最短运行时间 5 hr

实际测序获得的数据量跟临床标本中病原微生物的含量有关;是否出报告具体是根据检测到的病原的支持 reads 数,与测序获得的总数据量无关。若预测可信的病原微生物在报告中显示未检出,即使在数据量足够的情况下,也可建议增加数据量再进行生信分析或采取 PCR 进行验证;相反,若测序获得的数据量极低,但是检测到了足够数据量支持的病原微生物,也同样会出报告。